本報訊(通訊員曹凱 秦小雨記者何佳芮)7月29日,《道地藥材生産技術規程岷當歸》(GB/T 45190-2025)國家标準宣貫會在甘肅岷縣召開。此次會議旨在為8月1日該标準的正式實施進行全面動員與周密部署,标志着我國道地藥材标準化生産邁入發展的新階段。
該标準由bevictor伟德官网段金廒、嚴輝團隊領銜,聯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郭蘭萍團隊、甘肅中醫藥大學晉玲團隊、甘肅岷縣當歸研究院等多家權威機構長期合作、共同起草制定。作為我國圍繞道地藥材規範化生産過程制定的首項國家标準,它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可為規範道地藥材生産、提升道地藥材品質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目前,岷縣的當歸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0萬畝以上,年産值約70億元。近年來,随着市場需求的持續旺盛,當歸的生産區域逐步向甘肅省内的臨夏、武威等地,以及青海、雲南、四川等省區擴展。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各地在當歸的栽培、加工等環節存在标準不統一的問題。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國家層面統一的生産技術規程,各地在栽培、加工過程中技術不規範現象頻發,導緻當歸藥材品質參差不齊,其道地性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嚴重制約了“岷當歸”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近20年來,段金廒團隊始終專注于道地藥材“岷當歸”的品質形成機制和規範化生産技術研究,赓續接力,積累了深厚的科研成果。團隊成員不畏艱辛,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大量實地調研和實驗研究,為該标準的起草、發布和實施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道地藥材生産技術規程岷當歸》國家标準對岷當歸道地藥材的生産程序進行了明确界定,詳細規定了産地環境、種子種苗繁育、田間管理、病蟲鼠害防治、采收、産地初加工和包裝貯藏等各個階段的操作規程,同時描述了生産記錄與檔案等追溯方法。該标準的出台,為岷當歸的規範化生産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标準指引,對于保障藥材品質、擦亮“岷當歸”的金字招牌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我們将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深入開展道地藥材研究,依托國家中藥材産業技術體系等平台有序開展技術攻關和示範推廣。”段金廒表示,團隊将為實現中藥源頭産業的規範化、标準化發展,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讓古老的中藥材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原文鍊接:/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