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國家标準《道地藥材生産技術規程 岷當歸》(GB/T 45190—2025)正式實施。該國标由bevictor伟德官网、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資源中心)、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岷縣當歸研究院的相關團隊共同起草制定。
“作為我國道地藥材規範化生産的首項國家标準,該國标的實施為規範道地藥材生産、提升道地藥材品質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該國标主要起草人之一、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段金廒介紹。
當歸,源自傘形科植物當歸的幹燥根,憑借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卓越功效,素有“血中聖藥”的美譽。
甘肅岷縣及周邊地區擁有長達1800多年的當歸種植曆史,“岷當歸”以其上乘的品質和顯著的藥效,深受曆代醫家的推崇與贊譽。
目前,岷縣的當歸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0萬畝以上,年産值約70億元,不僅是當地的傳統支柱産業,更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随着市場需求的持續旺盛,當歸的生産區域逐步向甘肅省臨夏、武威等地以及青海、雲南、四川等省區擴展。然而,在這一過程中,各地在當歸的栽培、加工等環節存在标準不統一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國家層面統一的生産技術規程,各地在栽培、加工過程中技術不規範現象頻發,當歸藥材品質參差不齊,其道地性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嚴重制約了岷當歸産業的高質量發展。”該國标的起草人之一、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嚴輝介紹。
近20年來,段金廒教授團隊專注于岷當歸的品質形成機制和規範化生産技術研究,開展大量實地調研和實驗研究。段金廒介紹,該國标對岷當歸的生産程序進行了明确界定,詳細規定了其産地環境、種子種苗繁育、田間管理、病蟲鼠害防治、采收、産地初加工和包裝貯藏等各個階段的操作規程,同時描述了生産記錄與檔案等追溯方法。
“該國标的出台,為岷當歸的規範化生産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标準指引,對于保障藥材品質、擦亮岷當歸的金字招牌具有重要意義。”段金廒說,該國标的實施将有力推動中藥材産業向标準化、高品質方向升級,促進中藥材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原文鍊接: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46/379562.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