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敏教授、青年教師包凱帆、鄭劼副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哮喘反複發作機制最新研究成果

發布者:顧媛媛發布時間:2024-09-10浏覽次數:10

202498日,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綜合性期刊1TopIF14.7)在線發表我校bevictor伟德官网洪敏教授、醫學院青年教師包凱帆、鄭劼副教授團隊論文:TCF-1 and TOX Regulate the Memory Formation of Intestinal 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Asthma。該研究發現了一種具備免疫記憶樣功能的2型固有淋巴細胞(memory-like 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ml-ILC2s)的新亞型,ml-ILC2s的“肺腸”間遷移在哮喘反複發作中扮演的關鍵角色,轉錄因子TCF-1TOX與其記憶形成及體内遷移密切相關。

 


研究簡介:

現階段臨床治療哮喘方式多為控制急性發作、緩解症狀,無法有效抑制哮喘反複發作的同時帶來機體耐受和一系列不良反應。2型固有淋巴細胞(ILC2)與2型輔助性T細胞(T helper 2, TH2)細胞之間存在一種鏡像mirror)關系。與隻有相同抗原才能再次激活的TH2細胞相比,ILC2細胞可直接被IL-33TSLPIL-25等警報素(alarmins)激活,與刺激機體的抗原類别并無直接關系。ILC2細胞的抗原非特異性特點可解釋為何臨床上常有患者并未接觸先前已确認的緻敏原但出現了複發,以及很多哮喘患者往往對多種過敏原都有反應的原因。

基于小鼠模型及臨床患者樣本,本研究發現:哮喘發作期肺部大量增殖的一群CD45+lineage-CD90.2+NK1.1-NKp46-ST2-KLRG1+IL-17RB+表型的ml-ILC2細胞在緩解期受CCR9/CCL25誘導趨化至小腸固有層(lamina propria of small intestines, siLP)中長期貯存,ml-ILC2細胞具備長期存活、對刺激更敏感且反應更強的免疫記憶細胞特征;當呼吸道再次受到抗原或警報素刺激時,ml-ILC2細胞受S1P/S1PR信号調控可迅速從siLP遷移至氣道,釋放大量IL-13,介導更迅速、更嚴重的哮喘複發;轉錄水平研究揭示轉錄因子TCF-1T-cell-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1)和TOXthymocyte selection-associ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的高表達對ml-ILC2細胞的免疫記憶及體内遷移功能具有關鍵誘導作用。

  

本研究首次發現了哮喘中一群關鍵的新表型固有淋巴細胞,為理解哮喘反複發作的病理機制提供新角度;小腸固有層是記憶性ml-ILC2細胞長期貯存的倉庫(reservoir),其後續遷移至肺部介導複發的特性為深入理解腸道作為免疫組織器官及“肺腸軸”作出新證據;哮喘緩解期靶向ml-ILC2細胞(幹預遷移信号、關鍵轉錄因子等)為從根本上治療哮喘提供新思路。

青年教師包凱帆為該論文第一作者,洪敏教授、青年教師包凱帆和鄭劼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bevictor伟德官网為第一通訊單位。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20740878220471481703733)、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91414)、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重點項目(ZD201902)、江蘇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20KJA360005)及bevictor伟德官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經費配套項目(XPT82204714)等項目資助。

 

DOI10.1038/s41467-024-52252-2




南中醫bevictor伟德官网南中醫bevictor伟德官网學子南中醫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