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茵教授團隊進一步揭示活血化瘀中藥抑制腫瘤轉移的分子機制, 深入解讀中藥的科學内涵

發布者:顧媛媛發布時間:2024-11-14浏覽次數:10

癌栓形成是腫瘤細胞入血後逃避免疫監視導緻腫瘤轉移的重要環節,其中的中性粒細胞胞外DNA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作為鋼筋結構參與癌栓的形成,促進腫瘤細胞抵擋血流剪切力的機械損傷,逃避免疫細胞的殺傷,使得腫瘤細胞在轉移竈的定植存活。

我校bevictor伟德官网陸茵教授課題組長期圍繞活血化瘀中藥對腫瘤轉移是促進還是抑制這個一直困擾中醫臨床臨床的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前期已經取得重要的積澱。今年,20241029日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雜志(IF=11.4,中科院一區)在線發表題為“Synergistic potentiation of the anti-metastatic effect of a Ginseng-Salvia miltiorrhiza herbal pair and its biological ingredients via the suppression of CD62E-dependent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nd NET formation”的研究論文,從大量的中藥複方中發現來源于丹參-人參的組分配伍(隐丹參酮+人參皂苷Rg1)協同抑制腫瘤血行轉移過程中NETs介導的癌栓形成關鍵環節,其深入的分子機制研究豐富了活血化瘀抗腫瘤血行轉移的科學内涵,為臨床活血化瘀藥配伍抑制腫瘤轉移提供重要的支撐,為抗腫瘤轉移中藥新藥的研制提供了理論和實驗依據。

  

 

研究發現,人參和丹參聯合使用在抑制中性粒細胞依賴的腫瘤血行轉移方面具有協同效應。通過實驗性肺轉移模型發現,人參和丹參聯合使用能夠有效減少肺部腫瘤轉移。RNA測序顯示,這一效果可能與抑制腫瘤組織中中性粒細胞的募集有關。細胞粘附分子在調節中性粒細胞從血管向遠端組織的遷移中起重要作用。分析顯示,人參和丹參下調了關鍵細胞粘附分子E-選擇素(E-selectin, CD62E)的表達,尤其是在丹參的作用下,CD62E的表達顯著減少。進一步從丹參中篩選出隐丹參酮能夠抑制TNF-α誘導的CD62E表達,降低中性粒細胞與内皮細胞的粘附,減少中性粒細胞募集到腫瘤部位。鑒于腫瘤細胞在腫瘤轉移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團隊進一步分離肺組織中性粒細胞進行RNA測序,發現人參和丹參減少轉移竈NETs的形成。并且篩選出人參皂苷Rg1能夠抑制PMA誘導的NETs形成,從而降低了NETs對腫瘤細胞的侵襲、粘附和上皮間質轉化的作用,維持了血管完整性。此外,人參皂苷Rg1與隐丹參酮聯合使用展現了顯著的抗腫瘤轉移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望為原創性抑制腫瘤轉移複發的創新中藥提供重要的支持,造福癌症患者。

 


博士研究生陸可沁、青年教師夏雅雯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bevictor伟德官网陸茵教授、韋忠紅副教授和揚州大學陶麗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bevictor伟德官网為第一通訊單位。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961128020823743228247437582405059),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24KJB320011),bevictor伟德官网中藥一級學科開放項目(2020YLXK20),天然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項目(No. SKLNMKF202301),江蘇省青年自然科學基金(No. BK20170516)和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KYCX22-2038)的資助。

原文鍊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0123224004909?via%3Dihub




南中醫bevictor伟德官网南中醫bevictor伟德官网學子南中醫bevictor伟德官网研究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