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研室、各班級:
為進一步推動創新教育貫穿教育活動全過程,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培育新質生産力發展新動能,學校決定組織開展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bevictor伟德官网校賽,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大賽主題
我敢闖,我會創。
二、大賽内容
包括高教主賽道、“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産業賽道,各賽道方案和評審規則詳見附件1、附件2。
三、參賽要求
1.參賽項目能夠緊密結合經濟社會各領域現實需求,充分體現學校在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産品、新服務、新業态、新模式,促進制造業、農業、衛生、能源、環保、戰略性新興産業等産業轉型升級,促進人工智能、數字技術與教育、醫療、交通、金融、消費生活、文化傳播等深度融合。
2.參賽項目應弘揚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實、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内容。所涉及的發明創造、專利技術、資源等必須擁有清晰合法的知識産權或物權。參賽項目如有涉密内容,參賽前須進行脫敏處理。如有抄襲盜用他人成果、提供虛假材料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或違背大賽精神的行為,一經發現即刻喪失參賽資格、所獲獎項等相關權利,并自負一切法律責任。
3.參賽項目隻能選擇一個符合要求的賽道報名參賽,根據參賽團隊負責人的學籍或學曆确定參賽團隊所代表的參賽學校,且代表的參賽學校具有唯一性,在校生以在讀學籍報名(以教育部通知下發之日為準),畢業生以最高學曆報名。參賽團隊須在報名系統中将項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時如實填寫提交。已獲本大賽往年總決賽各賽道金獎和銀獎的項目,不可報名參加今年大賽。
4.參賽人員(不含産業賽道參賽項目成員中的教師)年齡不超過35歲(1990年3月1日及以後出生)。
5.學院嚴格開展參賽項目審查工作,确保參賽項目的合規性和真實性。審查主要包括參賽資格以及項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識産權、财務狀況、運營、榮譽獎項等方面。
四、賽事流程
1.學生報名。為讓更多學生參與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各教研室、各班級要認真做好大賽的宣傳動員和組織工作,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報名方式:5月27日前項目負責人登錄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網址:https://cy.ncss.cn)進行報名,在“資料下載”版塊可下載學生操作手冊指導報名參賽。通過微信公衆号(名稱為“全國大學生創業服務網”或“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進行賽事咨詢。
注:若有意向參加校賽答辯的團隊請在5月26日前同時提交PDF版商業計劃書、PDF版項目PPT等材料電子版,本科生組發送至NJUCMKC@126.com,研究生組發送至:njucmYYT@126.com,商業計劃書提綱見附件3,學院将評審出優秀項目參加校賽網評。
2.學院推薦(推薦團隊另行通知)。學院推薦10個以内優秀項目參加校賽網評,優秀項目負責人到學校“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管理系統”(網址:https://cxcy.njucm.edu.cn/pt/HomePage,統一認證登錄)提交PDF版商業計劃書、PDF版項目PPT等材料,商業計劃書提綱見附件3。5月27日前指導教師、學院須完成有關材料的審核。
3.校賽網評。5月30日前學校完成校賽網評,遴選出20個左右項目。
4.路演答辯。6月5日左右通過網評的項目和2025年立項的重點項目按賽道、組别進行分組答辯,決出一、二、三等獎。答辯實施方案另行通知。
五、大賽獎勵
1.物質獎勵:一等獎獎金1000元,二等獎獎金500元,三等獎獎金300元,并發放相應的獲獎證書。其中一等獎比例為15%,二等獎比例為30%,其餘為三等獎。
2.創新學分獎勵:所有成功報名的參賽項目,負責人可獲得4個創新學分,成員可獲得2個創新學分。獲獎項目的成員可按照《bevictor伟德官网本科生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享受更高的創新實踐學分獎勵。報名與獲獎不重複獎勵創新學分。
3.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參賽并獲獎,依據人力資源處相關規定認定教學工作量。
六、組織機構
1.競賽組織委員會:由分管校領導擔任主任,教務處、團委、學工處、研工部負責人作為成員,負責校賽的組織實施。組委會下設競賽組織辦公室,由教務處、團委、學工處、研工部工作人員組成,在組委會的領導下具體負責組織開展競賽工作,承擔競賽日常事務。教務處負責整體統籌。
2.競賽專家委員會:由遴選聘任的具有創新創業大賽指導經驗的校内外專家組成,負責校賽項目評審等工作。
七、其他注意事項
1.由于産業賽道命題尚未公布,産業賽道校賽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2.2025年立項的重點項目團隊直接進入路演答辯環節,不占用學院本次推薦名額,但需項目負責人在上述兩個系統中進行報名。
八、bevictor伟德官网聯系人
張老師(本科生組負責人):025-85811577;
石老師(研究生組負責人):025-85811152。
bevictor伟德官网學生工作辦公室
2025年5月23日